当前位置:100EC>数字生活>郑吉昌教授:效率革命、数据资产和服务消费是叠加时代产业变革的底层逻辑
郑吉昌教授:效率革命、数据资产和服务消费是叠加时代产业变革的底层逻辑
网经社发布时间:2025年11月27日 13:05:18

(网经社讯)11月26日,一场汇聚全国法律服务领域300余名精英代表的行业盛会在杭州隆重召开。国家服务贸易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长三角现代服务业联盟主席、中国服务创新研究院院长、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郑吉昌教授受邀发表主旨演讲,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和鲜活的实践案例,系统阐释服务经济与数字经济叠加时代的产业特征与商业密码,为法律服务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引和可落地的实践路径,现场掌声雷动,反响热烈。

图片.png

作为国内服务经济研究的开拓者,郑吉昌教授开篇即抛出核心判断:“中国已迈入服务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叠加的历史性转型期,这一变革不仅重塑了产业形态与消费逻辑,更让服务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他引用权威数据佐证:当前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已达58%,服务业就业占比、外商投资流向、服务贸易出口等核心指标均呈现显著服务化转型特征,居民消费结构也从“商品主导”全面转向“服务主导”,文化、教育、旅游、健康等服务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印证了叠加时代的到来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让现场听众直观理解这一时代变迁,郑吉昌教授分享了两个跨越时空的生动案例。在阐释服务经济时代的价值重心转移时,他提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台17英寸黑白电视机价格相当于普通工人三年工资,而家政服务每月仅需几十元钱;如今一台21英寸智能电视价格不足普通工人半月收入,家政服务月费却已近六千元。” 这种价格倒挂现象背后,正是服务经济时代人力资本价值凸显、服务型消费成为刚性需求的鲜明体现。

而在解读数字经济带来的效率变革时,郑吉昌教授将两位不同时代的“服务标杆”并置对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王府井大楼的百货商店售货员张秉贵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凭借‘一抓准、一口清’的绝技和热情周到的服务,成为那个时代的服务典范,但其服务半径仅限于柜台前的有限顾客;如今,主播李佳琦通过数字平台,单场直播就能触达数千万消费者,实现上亿销售额,这种服务覆盖面和交易效率的量级提升,正是数字技术赋予时代的红利。” 两个案例跨越四十余年,清晰展现了服务经济与数字经济从并行发展到深度融合的演进轨迹,让在场听众对叠加时代的特征有了具象化认知。

在剖析叠加时代的产业属性与服务特性时,郑吉昌教授提炼出三个核心关键词,为法律服务行业精准画像时代底色。

第一个关键词是“效率革命”。他指出,数字技术正推动服务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型,通过显著降低交易成本、信任成本和匹配成本,实现服务效率的全方位提升。“以法律服务为例,过去律师查阅卷宗、起草文书需耗费大量时间,如今智能合约、法律数据库、AI辅助办案系统等工具的应用,让合同审查、案例检索等基础工作效率提升数倍,45%的知识型工作有望通过AI代理完成,律师得以专注于复杂案件分析、客户沟通等创意性工作。” 郑吉昌教授强调,效率革命不是简单的速度提升,而是服务模式的系统性重构,这与法律服务行业追求的精准高效不谋而合。

第二个关键词是“数据要素”。在叠加时代,数据已成为与土地、劳动力同等重要的核心生产要素,其价值不在于存储而在于流动与活化。郑吉昌教授表示:“对于法律服务行业而言,海量的案例数据、法规数据、客户需求数据,经过整合分析后可转化为重要的决策依据。通过构建法律数据库、分析类案裁判规律、精准识别客户风险点,数据能帮助法律服务机构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判’的转型,谁能掌控数据资产的治理与应用能力,谁就能在行业竞争中占据先机。” 他同时提醒,数据要素的应用需兼顾安全与合规,这正是法律服务行业可以发挥专业价值的重要领域。

第三个关键词是“服务消费”。郑吉昌教授指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消费重心已从满足物质需求的商品消费,转向追求品质体验的服务消费,法律服务领域也不例外。“过去消费者寻求法律服务多是‘遇事才找律师’,如今企业合规审查、家庭财富传承、知识产权保护等预防性、常态化的法律服务需求持续增长,这意味着法律服务行业需要从‘事后补救’向‘事前预防、全程陪伴’的服务模式转型,以适应服务消费主导的市场变化。” 他引用数据佐证,2024年我国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出口增幅达39.3%,服务消费正以强劲韧性拉动经济增长,也为法律服务行业开辟了广阔空间。

面对叠加时代的深刻变革,郑吉昌教授进一步拆解了商业逻辑与财富增长的三大密码,为法律服务行业转型升级提供行动指南。

第一个密码是“场景”,核心逻辑是“场景覆盖产品,生态支撑产业”。他强调,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一产品或服务的竞争,而是场景解决方案的竞争,而场景的落地需要跨行业生态的支撑。“对于法律服务而言,客户需要的不是孤立的‘打官司’服务,而是全场景的法律保障方案。例如企业在跨境贸易中,需要的是涵盖合规审查、合同起草、纠纷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站式服务,这就需要法律服务机构与跨境电商平台、金融机构、物流企业等构建生态合作网络,以场景化服务满足客户深层次需求。” 郑吉昌教授以智能电视为例,用户需求已从“显示功能”转向“家庭影院娱乐场景”,类比法律服务需从“单一服务”转向“全流程解决方案”,让在场代表深受启发。

第二个密码是“平台”,数字平台的崛起打破了资源壁垒,放大了个体与中小企业的价值。郑吉昌教授表示:“过去法律服务行业的资源多集中在大型律所,中小律所和青年律师获取客户、拓展业务的难度较大。如今,法律电商平台、线上咨询平台等载体,让中小律所和专业领域律师能够精准触达目标客户,通过平台整合资源、共享流量,实现‘小而美’的专业化发展。” 他强调,平台的核心价值是“赋能”而非“替代”,通过“人性化服务+智能化技术”的协同进化,法律服务行业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让专业价值得到更充分的释放。

第三个密码是“服务”,核心要义是“用户驱动服务流程重构”。郑吉昌教授提出了一个颠覆传统的观点:“流程并非起始于某一岗位而结束于另一岗位,而是始于客户需求,终于解决客户问题。” 他以自身经历举例,在日本和国内的宾馆服务体验中,真正优质的服务是快速响应客户需求、高效解决问题,而非机械遵循既定流程。“对于法律服务行业来说,客户的核心需求是‘解决问题、降低风险’,这就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律师主导’流程,通过数字化工具实时收集客户反馈,构建客户画像,从客户需求出发重构服务流程,实现端到端的客户流程管理。” 他强调,客户体验的数字化管理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法律服务行业需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温度。

演讲尾声,郑吉昌教授总结道:“服务经济与数字经济叠加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价值重构的革命。对于法律服务行业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关键在于能否把握‘效率革命、数据要素、服务消费’的产业特征,践行‘场景、平台、用户’的商业逻辑。” 他呼吁法律服务工作者主动拥抱时代变革,在技术创新与服务升级中找准定位,实现从“专业服务提供者”到“价值共创伙伴”的转型。

整场演讲中,郑吉昌教授以深厚的理论功底、鲜活的实践案例、深入浅出的表达,将复杂的时代变革与产业规律清晰呈现,既为法律服务行业解读了时代密码,也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路径。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演讲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让人豁然开朗,将把演讲中的观点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抢抓叠加时代的发展机遇,推动法律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

专家介绍:郑吉昌,著名服务经济学家、中国服务创新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国家服务贸易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三角服务业联盟主席,浙江省服务业联合会会长、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8年历史,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服务商,提供“媒体+智库”、“会员+孵化”服务;(1)面向电商平台、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供媒体传播服务;(2)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电商平台等提供智库服务;(3)面向各类电商渠道方、品牌方、商家、供应链公司等提供“千电万商”生态圈服务;(4)面向各类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器服务。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免费注册体验全库)基于电商行业18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